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作品|上海临港“星空之境”海绵公园“同观廊”
教务部 2022-06-14

上海临港“星空之镜”公园有两个主题:海绵城市生态技术与天文观测。本项目位于B区,公园唯一的一处湿地北岸,一套三件——驿站、塔和桥。驿站取名“同观廊”,意在观星、观鸟、观湿地,同观共享;塔名“旋星”,是公园里唯一的制高点。桥名“羽旋”,意求鸟羽般轻巧。


缘起

2019年,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简称“中国建科”)成功中标上海临港 “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总承包)项目。当工程进行到第二阶段时,当地政府提出了在公园中配置相应的服务性设施的设计需求。在中国建科副总裁樊金龙的主持下,由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领衔,中国建科所属各子公司在京沪的9位建筑师参与了设计。


一条水系将约0.5平方公里的偌大场地分为4个区域,中国建科所属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男,带领团队负责东北方向B区的设计任务,包括1个服务驿站、1座桥,以及公园内唯一1座景观塔。



感知

上海“星空之境”海绵公园与上海天文馆共处于滴水湖东北向的二、三环之间,因此公园定为天文主题。当时,虽然景观的设计与施工已渐有起色,但由于场地非常平缓,未及半米的原始高差铺展在近2公里长的公园里,从B区西望,甚至看不见巨大的天文馆的轮廓。景观的缓坡处理,也不会改变整个场地一望平川的基本态势,那么在这个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旷远平缓的林地、水面和草场之间,设计应当如何展开呢?


幸运的是,场地的正南向是海的方向,这是公园里唯一的一大片湿地。在设计团队进行第一次现场勘察时,这块湿地呈田梗状的结构已然成形,看似随意实则有序的杉树阵也已经栽植完成。无意间,在天文主题之外,项目又多了一个副主题:湿地景观以及栖身湿地的候鸟。如果这样,那项目应该如何应对呢?



推敲

方案构思多少有点杂乱而无序,一块白纸上看似有很多种可能性和不同的发展方向:建筑体态轻巧,是用钢结构还是砖石混凝土?体现生态,是用质朴的木结构,还是精致的金属材料?如何表现一个大众脑海中易于想象的天文主题呢?


双主题带来了幸运,也伴随着纠结,是星空重要,还是候鸟重要?但总有一些笃定的东西,一直萦绕在张男总建筑师的脑海,慢慢清晰起来:眼前可见的比头脑预设的更重要,生活比主题更重要,感知环境比关注自身更重要。


最终,设计团队决定做一个安静的、舒展的、素颜的房子,让它在林间水畔,能够左右环视,感知四周,自由自在。



三观

一个房子里可以观星、观鸟、观湿地,感知风雨自然,悠然自得、轻松舒畅。方案成型时,张男总建筑师建议称为“同观廊”,意为共享同乐。该项目中的塔称为“旋星塔”,桥称为“羽旋桥”,都有个“旋”字,一则取意静中有动,不拘谨,从形式上拟态“观看”这个动作;二则希望3个建/构筑物之间能够产生共性语言,形成群体张力,相互观望。


同观廊:架在湿地上的一组房子,将观鸟餐厅、茶室、展览、观星用品商店、公共卫生间等多种使用功能在布局上打散、在空间上组合,令建筑四面开窍,八面来风,充分融入湿地环境。建筑造型水平展开,匍匐在大地上,提供尽可能长的观鸟廊(公共)与观鸟餐厅视野。内院则以一道贯通的弧形墙面收束视线,令观者聚焦于湿地苇草。现浇清水混凝土外墙,以求得质朴细腻而纯粹的界面质感。


成型

所谓成型,有两层含义:一是建筑造型的稳定,外方内弧,外形硬朗、内心柔软。塔的方方正正的形态中间有一只“眼睛”,桥的下部结构形态与水面倒影也构成一只“眼睛”。而同观廊,见棱见角的形体内部,是一面从头贯穿到尾的通高弧墙,守着一汪水草,形成一只内观的“眼睛”。二是图纸上的呈现,尤其是旋星塔的施工图,作为一栋无法确定层数的构筑物,平面和剖面的绘制有点像三维模型的切片,多层切片叠起来像是叠纸的视觉动图游戏,这反映了造型的一个特点,即外轮廓很稳定,而内部的橄榄形曲面在不断变形,完全符合最初设想的“外表冷静、内心纠结”的形式设定。


旋星塔:观测用构筑物,造型简洁,似一只突兀冷峻的巨石之眼安静凝望。塔体中部开尖榄型洞,构成了星云型的空间曲面,在繁星满天时随观者的移动可以有不同的视域。塔体另外两面墙体当中开缝,既修正了比例,又为内部楼梯提供了天然通风采光。


开窍

开窍,不仅指形体,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设计团队面对这一片令人欣喜的湿地,尝试将其扩大,于是先把建设场地都改成湿地,将房子架在上面,然后把1栋房子变成1组:一层是由打散的4栋小房子组合起来(二层则全部打通,让游客自由穿行),路径、视线和风可以从四面进入并穿过。


建筑师于雅琪在某次设计交流中把这组房子比拟成“太湖石”,形虽不似、神有其似,八面来风透心通畅的多孔的底座,像是窍穴,自由地“触摸”周遭的水草与水鸟,感受风与风声。



挑战

这个项目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最初的构想用技术手段实现,追求纯静和形式的奇异都是有代价的。


第一个“自寻烦恼”是同观廊的全清水混凝土界面,不仅给暖通、照明和结构的隐柱悬挑等带来挑战,而且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不可控,如何浇筑是个大问题,设计团队最终坚持尽可能保留了肌理原状,协调并确保了各个专业的功能实现。另一个是高度控制,为了让建筑更舒缓地飘在湿地上,技术策略是降低层高、拉长体型、减薄檐口,最后精心核算的层高分别是3.95米和3.75米两个“碎”数,从而保证了室内最低净高2.85米,终于让这个房子在树丛之后慵懒地伸展开来。


羽旋桥的难点是支撑结构的大钢箱梁。为了这个“旋”,设计团队要求扭转梁的角度,肋板照做,而且全裸露,同时保证稳定性。所以玄机都在桥下,要走到水边才能体会到,有一种羽毛韧而微翘的生动。


旋星塔内旋的双曲面可以看作是由无数的直梁逐层垒叠偏转形成,很像微积分。但这里更具挑战性的是登塔的楼梯,在内部被切削后的方柱体里让这个楼梯钻来钻去,张男总建筑师称之为“螺蛳壳”。这个“螺蛳壳”施工难度极大,混凝土浇筑的偏差会把仅有60厘米宽的楼梯踏步侵蚀掉。施工方采用了钢模,让楼梯完成了楼梯的使命,完美呈现。


羽旋桥:此桥跨度超过50米,全部钢结构暴露,不做饰面,通体全白。桥面平静无奇,桥底暗潮涌动,依托斜梁扭板这一空间扭曲,达到了对轻盈自由的鸟羽的联想,让坚硬的钢变得很自在。



天文主题,海绵公园,梦幻飘渺;

东海之滨,滴水湖畔,空阔辽远。

房子很低,桥更低,

有塔,一个制高点就够了。

这座瞪着一只大“眼睛”的塔,

通透而沉稳,感受着自然。


该项目虽小,技术表现力有限,但总要有表现。于是最终呈现的是不做装饰,尽量展露材料原貌——房子和塔保留了清混质感;桥的钢架构、主钢箱梁和渐变的肋板全部外露,不做封装,全部刷白。这样不仅降低了造价,其质朴柔和的气质与场地完全契合。


我喜欢多义的建筑,至少不要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我更喜欢安静的建筑,至少表面很平静。


——张男


项目名称:南汇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项目桥二、综合服务区二——羽旋桥、同观廊、旋星塔

设计单位: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主创:张男、张晓远

建筑:于雅琪、欧仁伟、陈旸、谢金容、韩慧君、熊振林、赵思柔

结构:钟才敏、桑立娟

给排水:赵向阳、徐享享

暖通:安秋香、马浩然

电气:周英俊、樊澄辉

景观:关天一、李清秀、杨钰

室内:朱方闻、林毅、池伯昌

节能:李超 金雨玲

摄影:陈旸

素材来源: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