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从土耳其地震看建筑隔减震技术
教务部 2023-02-14


从土耳其地震

看建筑隔减震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




土耳其遭遇超强地震,

无数建筑崩塌,伤亡惨重!


图片来源:网络


一次7.8级大地震,一次7.5级余震,上百次4级以上余震……据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局数据,截至当地时间2月7日下午,2月6日凌晨开始的一系列地震,已造成该国3300余人遇难,至少两万人受伤。综合叙利亚政府及反对派控制区消息,叙利亚境内的地震遇难人数也已过千。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的遇难者,累计超过5000人。美国地质调查局预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

土耳其大地震因何致命?这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24公里。地震学上,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被称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浅,地震对人类活动造成的伤害就越大。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4公里。2017年,两场震源深度50公里左右的7.1级和8.1级地震袭击墨西哥,造成全国性破坏和数百人死亡。



视频来源:网络


著名地震学家、南加州大学地质学教授和地震科学中心主任约翰·维达勒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7.5级左右的浅源地震,严重影响的范围约为距震中50公里到100公里之内。2020年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的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但震中只有6个村镇,距离主要城市超过100公里,所以未造成严重伤亡。而这一次,距离震中仅30公里的加济安泰普市就有约210万人口,包括数十万叙利亚难民。同时,震中距离叙利亚西北部边境仅50公里,那里的难民营中还有超过170万流离失所者。“任何同类地震,如果袭击的是人口密集区,都是毁灭性的灾难。”维达勒说。




中国救援队

从废墟中救出一名孕妇



2月6日以来,土耳其连续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土耳其和叙利亚政府及救援方面8日最新消息,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强震已致两国超过11000人遇难。


当地时间9日1时30分,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队通力合作,从一栋8层倒塌房屋废墟中成功营救出一名孕妇,这是中国救援队成功参与营救的首位幸存者。


目前,除了已抵达土耳其的中国救援队,蓝天救援系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10支社会应急力量也赴一线参与救援。




土耳其大地震背后的人祸:

建筑不抗震是“致命伤”

图片来源:网络



“一直说这个地区会发生地震,要注意防范,但(楼房)并不总是按照防震规定施工。”土耳其人阿信(中文名)向《中国新闻周刊》抱怨道。本次地震中,土耳其东部哈塔伊省房屋损毁严重,阿信在当地的一些客户失去了亲人。


土耳其96%的国土位于地震带上,98%的人口生活在地震带上,平均每1.1年遭遇一次破坏性地震。早在1999年,土耳其就建立了关于建筑防震的检查制度,并在公共建筑建设中执行防震设计标准。目前,该地区的抗震建筑规范要求,建筑应该能够承受强烈地震(地面加速度为正常重力的 30% 至 40%)而不会发生完全破坏。本次7.8 级和 7.5 级地震可能引起20%到50%重力范围内的震动,大部分建筑物应不至于倒塌。


然而,2020年埃拉泽格地震发生后,土耳其萨卡里亚应用科学大学的工程师团队深入东安纳托利亚断层带周边村镇城市实地勘察,于2022年12月发布预印本论文。这项最新研究指出:地震中“几乎所有伤亡都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


另一项由中东技术大学于2021年发布的研究显示,在加济安泰普的11万栋建筑中,只有11%的建筑完全符合建筑规范,多达38%的建筑不符合抗震建筑规范,许多5至8 层的公寓楼通常在没有正式批准的情况下建造。


本应最坚固的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在地震时也面临危险。前述萨卡里亚应用科学大学论文指出,虽然此前已有多轮调查表明,城市公共建筑普遍使用的抗震结构设计,在实际施工中存在混凝土强度差、钢筋无肋(带肋可以增加钢筋和水泥的结合能力)、细节不达标等问题,但至今未有显著改观。据土耳其卫生部消息,本次大地震中,伊斯肯德伦省立医院已经倒塌。


-地震知识小科普-







建筑隔减震技术




通过在建筑物和基础之间设置一种特殊装置把建筑物和地面分开,隔离向建筑物传递的地震能量,减轻其地震灾害,保障建筑功能可持续。





北京国标建安新材料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隔震减震领域的新材料研发、产品制造、销售及相关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实力处于行业前沿。


北京国标建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隔震产品,可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2021年9月1日)提供“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建筑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防沉降管道




公司业务前身为标准院隔减震板块,以引领我国隔减震技术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自主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拥有发明专利数十项;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摩擦摆隔震支座、隔震柔性管道等系列产品;主编了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和《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行业标准《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筑隔震柔性管道》,国家标准图集《建筑隔震构造详图》等隔震减震领域的主要规范标准;承担了十一五至十四五科技部、住建部等国家及省部级相关课题,并于202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



隔减震业务商务联系方式

           联系人:曹东波          

        电话:135218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