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张谨: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建设研究与示范
教务部 2023-03-10


编者按:春暖花开时节,全国两会来了!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尤为关键,万众期盼,举世瞩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一如既往提前谋划、系统规划,围绕全国两会热点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重点工作,推出集杂志、网站、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矩阵号、视频号等全媒体、融媒体报道系列产品线,及时为广大读者推送与住建领域密切相关的两会信息,第一时间连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传递“住建好声音”,敬请关注点赞转发!

全国人大代表

中衡设计集团总经理 张谨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如何在城乡风貌与品质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前景,是我们从事城乡建设专业人员应重点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自身的城乡建设实践,我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建设,首先必须‘是中国的’,即能留住本土的根与魂,能让百姓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城乡建设又必须是立足人民需求、面向现代的。建设人民城乡,打造符合当代生活的活力新空间,使广袤城乡呈现多姿多彩的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图景。”3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获悉,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及总工程师张谨带来了《关于统筹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建设研究与示范的建议》。


在张谨看来,我国城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千城一面”和城乡风貌趋同化,对此她建议:


一、全国范围内开展基于文脉的城乡建设理论研究与标准制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认真研究梳理不同地域特有的文脉系统,对地域文脉要素识别筛选,建立层级体系,形成知识图谱,制定基于城乡文脉延续的规划设计与评价标准,为城乡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风貌建设筑基定准。


二、活化利用历史遗存,数字化技术留住乡愁。对于历史遗存,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加大研究典型地域材料与传统工法的力度,并结合当代技术加以活化利用。研究以数字、绿色、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等突破活化利用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瓶颈的关键技术,形成可推广的示范利用。科技赋能建立历史遗存数字档案,建立智能化文脉管控平台,利用现代数字科技进行动态管理,打造有时间维度的“数字孪生城市”。


三、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民生福祉。公共服务高质量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统筹推进高质量人民城市和人民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优先保障公益性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基础设施改善等公共要素落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如推广邻里中心+N模式),更精细化地打造便民生活圈,有效满足公共需求,提升民生福祉,深化践行人民城乡为人民的建设发展理念。培育示范城市,全国推广。

来源:建筑杂志社